中药学
中药学序言及总论,其中包括中药学的大发展,,中药材的产地,中药的七情配伍,性能,四气,五味,归经,升降浮沉,有毒无毒,用药禁忌,包括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,十九畏;妊娠禁忌的原则,用药;病证禁忌;饮食禁忌等。
Tags:
Similar Mind Maps
Outline

中药学

绪言

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,认识和使用得药物。

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,采制,性能,功效,临床应用。

古人对中药的称谓,与中药没有必然的区别。

总论

简称《本经》,成书于东汉末年。收载了365味药,按照毒性的大小或按照补虚和祛邪分上中下三品。上品120无毒,补 虚药味上品;下品有毒,主要用于祛邪治病的125种药;介于两者之间,既可以扶正又可以祛邪的120种为中品。
学术价值:1,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; 2,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(主要是气,味和毒性) 3,其收载的药物大多朴实有验,历用补衰。

成书于南北朝时期,作者陶弘景。
学术价值:1,首创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的730种药物分为玉石,草木,虫兽,果,菜,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; 2,确立了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。

成书唐代。
学术价值:1,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,代表了国家的最高水平; 2,开创了图文对照的先例。

成书于宋朝,简称《证类本草》,作者唐慎微。
学术价值:1,保存了宋朝以前的文献; 2,开创了大量的附方先例。

成书于明朝,作者李时珍,载药1892种。
学术价值:1,该书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; 2,被国外的学者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。

成书于清朝,作者为清代的赵学敏。
学术价值:对《本草纲目》作了重要的订正和补充
《本草拾遗》是对唐代的《新修本草》进行增补,《本草纲目拾遗》是对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进行增补。

具有明显地域性,因其品种优良,生长环境适宜,栽培或养殖及加工的方法合理,生产相对集中,而产量比较大,其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。
四川的黄连,附子,川芎,川贝母;东北的人参,细辛,五味子;河南的地黄,山药,牛膝;甘肃的当归;山东的阿胶;山西的党参;宁夏的枸杞;广东的砂仁;广西的肉桂;江苏的薄荷等。

中药的性能是中药的偏性,是在中医理论下对中药作用的高度概括。

寒热温凉

凡能改善或消除热证/症的药物---性偏寒凉,如薄荷能够改善热性病症。
凡能改善或消除寒证/症的药物---性偏温热,如生姜能够改善胃寒之症。

清热,泻火,凉血,解毒---寒凉
温里散寒,补火助阳,温中散寒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--温热

指导临床
消除寒热病因,改善寒热证(热着寒之,寒着热之),治疗寒热错杂。

本来是指心甘酸苦咸五种真实滋味,但更重要的是用于反映药物作用在补泻等方面的特征。

辛:能散,能行。发散,行气,活血,芳香化湿,芳香开窍。如橘皮能行气。
甘:能补虚,能缓,能和。如大枣,蜂蜜。补是指补虚;缓是指能缓急止痛;甘能和,主要是和味,和中,以及调和药性。
苦:能泻,能燥。降泻肺气,降泻胃气,清泻热邪,通泻大肠;燥湿;坚阴。
酸涩:收敛固涩(止汗,止泻,固精,缩尿,止带,止血,止咳);酸,生津。如乌梅。
咸:软坚泻下,软坚散结。如芒硝。
淡:利水渗湿,水肿。

药物所治的具体病症,病位。
脏腑辨证:心主神明---开窍药➕安神药----主归心经
肺合皮毛---解表药---肺经
六经辨证:足太阳膀胱经主表,羌活,防风归膀胱经
清肺热---鱼腥草 清肝热---菊花 清心热---栀子

升:向上
浮:向外
沉:向内
降:向下

反映药物作用趋向性,与病势相反。

内容:升浮
含义:向上,向外
所示作用:发散解表,涌吐,升阳举起陷,透疹,开窍等
病势:向下--崩漏,久泻,脏器下垂;
向内--麻疹不透
内容:沉降
含义:向内,向下
所示作用:泻下通便,利水,降逆止呕,止痉,平肝潜阳,止咳平喘,收敛固涩,重镇安神,消积导滞
病势:向外--多汗
向上--咳吐

逆病势,顺病位;纠正气机升降紊乱,使气机恢复正常。

指药物对人体能否造成伤害的一种性能(表达安全程度)。

单行:两药合用,互不相干,各行其是。如山楂: 消食化积;连翘:清热,两者各行其是。
相须:性效相似的药物同用显著增效。如麻黄和桂枝,石膏和知母,附子和干姜。
相使:性效相似,辅曾主之效。枸杞和菊花。
相畏:有毒药之毒被无毒药消除。如半夏和天南星畏生姜。
相杀:无毒药制约有毒药之毒。如生姜杀半夏和天南星。
相恶:两药合用药效降低或消除。如人参和莱菔子,会使人参效应降低。
相反:两药合用曾毒或生新毒。如乌头和半夏,两药合用毒性增强。

本草明言十八反,半(半夏)萎(瓜萎仁、瓜萎壳、全瓜萎 天花粉(瓜姜根))贝(浙贝母 川贝母)蔹(白蔹)及(白及)攻乌(川乌、草乌、附子)
藻(海藻)戟(大戟)遂(甘遂)芜(芜花)俱战草(甘草),诸参(人参 丹参 玄参 沙参 苦参)辛(细辛)芍(白芍,赤芍)叛藜芦

硫黄原是火中精,扑硝一见便相争;
水银莫与砒霜见,狼毒最怕密陀僧;
巴豆性烈最为上,偏与牵牛不顺情;
丁川莫与郁金见,牙硝难合荆三棱:
川乌草乌不顺犀,人参最怕五灵脂:
官桂善能调冷气,若逢石脂便相欺。

影响妊娠妇女,导致堕胎并影响胎儿发育,影响产程,影响产后婴儿发育。

慎用活血、行气、温热偏性大的药;禁用剧毒、堕胎及作用峻下的药。

凡药不对证,功效不为病情所需,使用不当,致病情加重,甚至恶化者当注意。

自汗盗汗忌用发汗药
气虚血脱所致神昏,不宜用开窍药等
热证忌辛辣温热和油腻食物
凡影响药物吸收、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因素均当避免
患病时不宜吃油腻、刺激性大的食物
血虚患者:服铁剂时,不宜饮茶
绵马贯众驱虫不食油腻